央行对支付宝微信新规

2024-05-01 14:19

1. 央行对支付宝微信新规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通知,这次国家对于收单机构和清算架构是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上的要求,那么与此同时,我们用来支付的二维码也纳入到了监管之中,国家对于个人的收款码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第一个就是说要全面禁止个人收款码的远程非面对面的收款。第二个就是个人的收款码,要禁止进行各种相关的经营活动,也就是说不能商用了。第三个就是在明年,商户必须要统一地把收款码升级成为商户码,而且不允许使用个人收款码进行经营活动了。那么这个规定将从2022年的3月1号起实施,而且这个内容中也特别强调了说,像是街边的小商贩、小摊、小超市,大家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收款、个人二维码,在以后不得用于商业经营性用途了。拓展资料:主要职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一)拟订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规划,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牵头国家金融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二)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拟订金融业重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负责宏观审慎管理。(四)牵头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负责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基本规则制定、监测分析和并表监管,视情责成有关监管部门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并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牵头组织制定实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五)承担最后贷款人责任,负责对因化解金融风险而使用中央银行资金机构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六)监督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及上述市场有关场外衍生产品;牵头负责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负责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测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产品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基本规则。

央行对支付宝微信新规

2. 央行对微信支付宝新规

1.“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网络。记者获悉,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2.通知称,对于为个人或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为收款人提供收款条码相关支付服务的机构(以下统称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有效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的场景和用途,防范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  3.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4.通知还提及,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确有必要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对相应收款人实行白名单管理,并审慎确定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5.事实上,这则消息的相关文件来自央行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为《通知》)。6.但如果仔细阅读央行发布的这个《通知》可以看到,收款(条)码相关的相关规定主要是这两句话: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7.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确有必要进行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对相应收款人实行白名单管理8.所以 ①“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和 ②“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是两个细则,都有限制要求。9.由此可见,前面那个新闻报道看似在澄清,其实也是在和稀泥,把两条细则混在了一起。明明是讲的A和B两件事情,它却试图用“因为B是对的,所以A是错的”来模糊处理。

3. 央行对微信支付宝的规定

央行宣布新规:主要针对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平台,凡是在支付宝微信等较大的交易额都必须经过专门机构的检测,如果是不合法的,交易将被限制。如果你将会在网上进行超过5万人民币或者外汇币种大于1万美元的交易数额,你就需要在35天内提交一份说明报告来说明这个情况。拓展资料:一、新规主要补充内容有以下三条:1、限制个人收款码远程收款2、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收款3、收款条码要制定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有经营活动的划入特约商户范围二、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解释称,近年来,个人收款条码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资金收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还有一些人通过收款码将企业收入归为个人收入,进而达成偷税漏税的目的。三、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规定也要求,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四、有分析师指出,“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弥补了之前可能被洗钱利用比较多的条码支付通道漏洞。”“限制个人码远程收款”此条主要是针对近几年频发的“跑分”、“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未来个人收款码将限制远程收款功能,可能变成动态收款码,不再具备打印功能。若部分特殊类商户确实有远程非面对面需求,可申请特约商户收款码,由收单机构进行谨慎审核,添加白名单,并且会严格把控交易限额、规模、二维码使用次数等。

央行对微信支付宝的规定

4. 央行微信支付宝政策

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收款条码支付提出一系列管理要求。此前一些商户收款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此类“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收款安全性较低,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另外,按照相关要求,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至于哪些用户属于“具有明显经营特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通知将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在相关要求实施之前,支付服务机构必须要全面、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确保服务成本不升、服务质量不降。收款服务机构有义务免费为商户提供商用收款码,商户只需要提供必要的身份核实信息。【拓展资料】央行会从支付终端、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的日常检测等3个方面,对线下收单业务进行的日常管理。而条码支付作为收单业务的重要一方面,自然也会被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中了。之所以会执行此项政策,人民银行表示,人民至上、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近年来,公众对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在公安机关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开展的相关案件调查中发现,使用出租出售的个人收款码、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是犯罪分子常用手段,给许多个体商户带来资金损失。央行此次出台相关要求,正是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堵住漏洞,斩断非法链条,更好地保障个体商户资金安全,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5. 支付宝微信如何应对央行新规限制支付?

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对此微信与支付宝先后作出回应,均表示,认同央行规范,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微信支付回应全文如下:
刚刚,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腾讯财付通公司非常关注,正在组织相关团队学习消化这一通知。
我们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本次规范中有重要体现。我们也在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腾讯财付通公司希望与业界、监管部门一同探索更具技术前瞻性的创新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央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管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过去十余年间获得了井喷似的增长。拥有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腾讯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大产品的用户数已超过8亿,日均交易笔数已超过6亿笔,包括线上线下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的量级还在持续稳定增长。风险可控、日趋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正在蓬勃发展的条码支付,对于服务大众生活、拉动创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腾讯财付通将一如既往合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快捷、便利的移动支付服务。
支付宝回应全文如下:
刚刚,央行网站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支付宝非常关注并正在组织团队认真学习这一通知。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的移动支付高速发展,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新时代下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服务大众生活、促进普惠金融、提升百姓美好生活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国现象。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还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监管部门对创新的包容和支持密不可分,支付宝认同央行一直以来为规范条码支付移动支付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本次规范的相关内容,我们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并与业界、监管部门一起,继续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支付宝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一直把用户的账户安全和权益保护放在第一位,先后推出了“你敢扫我敢赔”等保障计划。在规范、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支付宝一直以来的发展原则。未来,我们将根据文件精神,继续探索,用技术创新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小微企业和大众百姓的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扩展资料:
新京报2017年12月28日报道,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扫码付款,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央行官网昨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配套印发相关技术规范,从额度、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管理。
条码支付新规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此外还将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按风险划分四级,采取限额管理
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新规指出,银行、支付机构应根据《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
具体来看: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静态条码目前被认为是风险最大的支付领域之一。除了限额管理外,新规还提出了一系列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措施:包括要求静态条码应由后台服务器加密生成、要求展示静态条码的介质应放置在商户收银员视线范围内,商户应定期对介质进行检查、要求静态条码采用防护罩等物理防护手段避免被覆盖或替换等。
此次《规范》将条码支付分为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识读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是用户主动扫码付款,俗称“主扫”;“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识读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收款的行为,是用户被动扫码支付,俗称“被扫”。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由于在此前的试点应用中,条码支付风险乃至用户资金损失多发生于“主扫”,特别是“主扫”静态条码,《规范》以限制静态扫码限额和约束银行、支付机构开展付款扫码服务的具体行为与风控措施并要求他们提供客户权益受损解决机制等具体条款,积极引导付款人“主扫”经过安全加密和设置有效期(一般为一次性条码)的动态条码,将商户的较大金额收款行为也引导到“被扫”上来。
赵鹞认为,《规范》是条码支付的“驾驶证”。央行新规让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
安全风险考量,二维码支付曾被暂停
条码支付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2011年,央行同意部分非银行支付机构(简称支付机构)在限定场景内试点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并提出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到了2014年,在未建立有效安全措施、统一的业务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背景下,部分支付机构采取持续补贴的方式广泛推广条码支付业务,人民银行对其采取了暂停线下条码支付业务的监管措施。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机构通过改造扫码流程(如从用户扫商家改为商家扫用户)等方式,并未放弃抢占二维码支付市场;而在互联网巨头的大额补贴之下,二维码支付也逐渐为大众所知晓。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随着近年来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等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广泛应用,客观上提高了条码支付的安全标准。但是,囿于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也引发了支付安全的风险案件,市场机构在业务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等现象。
为规范条码支付业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市场机构、专家学者就条码支付相关问题开展充分研讨并达成高度共识,研究制定了相应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
资料来源:凤凰财经-央行重磅新规!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将迎额度限制

支付宝微信如何应对央行新规限制支付?

6. 央行出手!人民支付习惯要改变,微信支付宝将被取代?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有越来越多的人出门都不带现金了, 支付宝 、微信则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如今人脸支付也在逐步发展中,央行也推出了数字货币,那么央行出手,微信支付宝将被取代吗?
 
 据有关报道,央行在4月17日证实,将会在深圳、苏州、雄安,以及成都地区孔明星内部封闭测试当月这些地区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里就可能收到数字货币,这个数字货币和大家所了解的 比特币 数字货币不同,央行数字货币并没有投资性质,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种法定货币,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完全一样,只不过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化的形态。
 
 从网上流传的数字货币DCEP在农行账户内测截图可以看出,央行DCEP具有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以及碰一碰的功能。其中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功能都和支付宝、微信的功能比较像,那么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取代支付宝、微信?
 
 每个用户都有支付的自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支付方式,所以支付宝、微信并不会被央行数字货币取代。不过数字货币对于支付宝和微信而言,更有权威性,因为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看上去和支付宝、微信比较像,都可以进行线上支付,但是它们其实完全都不是一回事,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只不过是形态数字化,它和纸币一样,有面值、有数量,并且可以拆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发行数字货币有利于降低纸币所耗的成本;并且安全性比较好,传统的移动支付都是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来完成的,而数字货币DCEP去中心化的特征可以满足匿名支付的需求,并且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有利于打击经济犯罪。
 
 央行未来将会发行数字货币,不可否认数字货币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家的支付习惯,就像支付宝、微信的普及一样,不过这并不表示,支付宝、微信会被央行数字货币取代,因为每个用户都有支付的自由。

7. 央行新型支付已出,多地开始试行,支付宝、微信支付或将被取代?

目前,这种方便快捷的扫码支付,已经变得很流行。而最被大家频繁使用的移动支付平台,就数马化腾的微信支付和马云的支付宝了。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微信的月活跃账号数目已达12.13亿,支付宝的月活账号也达到了7.11亿。
     
 这些移动支付平台为我们提供便捷的手机扫码支付服务,但是移动平台的使用却不是很方便。当我们在使用移动支付平台时,一般情况下要先绑定银行卡,设置支付密码等,程序比较繁琐。而每个平台是独立的,不能直接互通,因此就不能直接把钱从一个平台转到另一个平台。
  
 当我们想把钱提现到银行账户时,还需要付出一笔“提现费”。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网络,或刚好没带手机,移动支付平台就不能使用,手机支付的功能也就不能使用。
  
 目前又有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已经出现,正是由国家牵头,现在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就是“数字人民币”,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电子版的人民币。
     
 其实,早在2014年,央行就启动了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研究,时隔6年后的2020年4月《经济学人》发布,其中明确指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即将开始进行内部测试,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终于将要面世了,据报道称,央行所发行的这一新型数字货币将会首先在苏州、深圳、雄安、成都等地进行试点。
  
 官方也表示了这个新型的数字货币的诞生也将有助于降低交易方式漏洞转变所带来的风险。传统的移动支付一旦系统突然崩溃或爆发了一场危机,人们可能就要重新使用现金。但是央行所发行的新型货币可以对冲,现如今市场流通的现金已经越来越少了。央行数字货币会派上很大的用场,人们可以将“官方”的数字货币存入由央行授权的数字钱包中去。
     
 从体验者的反馈中发现,“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优势恰好是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劣势,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也有它无法企及的地方。
  
 首先是使用“数字人民币”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当我们开通这项服务时,“数字钱包”就直接挂靠我们的银行账户,此时就可以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兑现”为“数字人民币”,也可以把“数字人民币”“赎回”到银行卡里, 金额自定,且不产生任何费用。
  
 其次是当我们处在无网络的情况时,这种支付方式仍可以使用。并且使用的方式很方便,“扫一扫”或者“碰一碰”就可以完成交易,在这过程中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
     
 另外,“数字人民币”就是法定货币。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想使用“数字人民币”来进行支付,任何商家和个人都不能拒收。这样的待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是不具备的。
  
 最后是“数字人民币”可以直接在不同平台间流通,且不产生任何费用。
  
 “数字人民币”如此方便好用,但是知道的人却不是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因为“数字人民币”正在进行小范围的试点,所以知道人才不多。
     
 就在2021年2月5日,苏州开启第二轮“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发放价值3000万的1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里都有200元。许多人领到后,都纷纷到商场或者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消费。
  
 而根据国家的规划,进行试点的城市包括海南、贵阳等28个省市(区域),这样的试点范围几乎覆盖了全国。
  
 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处在试点阶段,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如此便捷,而且还有着国家的大力支持,那当它正式推出后,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移动支付平台会被取代吗?
     
 根据官方的回答,“数字人民币”不会取代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竞争,它们彼此之间更像是一种“钱”与“钱包”的关系。也就是说,移动支付平台就好比一个“钱包”,“数字人民币”就好比这“钱包”里的钱,我们买单时,可以打开移动支付平台使用这一货币来进行支付。
  
 综上,“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不会取代移动支付平台。相反,根据国家给这一货币的定位,如果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增设“数字人民币”这一支付渠道,说不定会很好地弥补本身在使用时的弊端,平台兴许会因此发展得更好。
  
 你们了解“数字人民币”吗?你们的城市有在进行“数字人民币”试水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央行新型支付已出,多地开始试行,支付宝、微信支付或将被取代?

8. 支付宝微信如何应对央行新规限制支付

苏宁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薛洪言对此分析称“对巨头而言,在商户资质审核、特约商户管理以及市场拓展方面均会受到影响,举例来说,规范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条码收单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不得跨省(区、市)开展条码收单业务”,巨头擅长的纯互联网的打法会受到一定限制;规范强调要对条码支付业务进行科学合理定价,免费和补贴的打法也将受到限制。

现在移动支付巨头们都在埋头苦读央行新规。支付宝和微信今天都对央行新规做出了回应,表示将继续探索条码支付新技术。

移动支付的强大不用做过多的解释,你还记得上次去银行取钱是什么时候吗?但当我们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性时更应该关注其安全性。此次的央行新规让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薛洪言认为,随着条码新规的实施与传统收单机构基于POS机具的条码收单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便捷性、效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缩小,未来的市场格局,或许还会有变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